如何進入德國勞保手套市場
德國勞保手套市場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我國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德國勞保手套應用廣泛,主要品種有皮革和織物制手套。勞保手套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德國工資成本高,德國企業已經基本不生產勞保手套,主要從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進口。我國對德國出口手套約占德國進口總量的78%。但最新的檢測表明,德國市場上的勞保手套大部分存在問題。生產商在皮革及紡織品的鞣制和染色過程中常常使用有害物質甚至致癌物質,這些物質不僅損害人體健康,而且污染環境。按照歐盟及德國的有關規定,使用上述物質的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銷售。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部近來兩次向歐盟通報我國出口至德國的手套存在問題,歐盟對從我國出口的手套發出了消費者警告,應引起我國有關部門和生產企業的高度重視。我國有關生產企業只有正視存在問題的嚴重性,使用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無損害的鞣制劑和染料,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能確保中國勞保手套繼續進入德國和歐盟市場。
一、德國勞保手套市場現狀
由于德國統計分類中只有皮革手套和織物制手套兩類,而沒有勞保手套類,下面主要從德國皮革制品行業狀況、手套進口情況和中國向德國出口手套情況等方面分析德國勞保手套市場現狀。
(一)中國是對德國皮革制品的最大出口國
隨著消費者自我防護和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現在德國皮革制品企業主要生產附加值高、質量好、環保型的產品,如服裝、沙發、旅行及公文箱包、禮品和休閑皮具等。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2年,德國皮革制品行業銷售額為5.53億歐元,下降11.2%。其中,德國自產皮革制品銷售額4.16億歐元,下降14.4%;出口額1.36億歐元,僅增長0.4%。2002年,德國皮革制品進口額為12億歐元,下降近11%。該行業6家較大企業因此破產,雇員總數減至4735名,下降近10%。2002年,中國對德國出口皮革制品9.44億歐元,成為對德國出口皮革制品最多的國家,其次為意大利和印度。
(二)德國手套主要從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進口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02年,德國進口皮革手套總計1.01億雙。其中,從中國進口7788萬雙,增長8.7%,占德國進口總量的77%;進口金額2934萬美元,下降6.4%;從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進口1335萬雙和763萬雙。2002年,德國進口織物制手套29563噸。其中,從中國進口23282噸,下降3.3%,占德國進口總量的78.7%;進口金額2275萬美元,下降8.6%;從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進口154噸和20.6噸。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對德國出口手套約占德國進口總量的78%,印度占近13%,巴基斯坦約占7.5%。德國從中國進口手套總量略有增長,但價格明顯下跌。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年,中國向德國出口手套1.78億雙,增長53.9%;出口金額1.56億美元,增長48.57%。其中,皮革手套1.03億雙,增長29.2%;金額為1.26億美元,增長48.24%;織物制手套7491萬雙,增長108.9%;金額3006萬美元,增長54.87%。
二、德國市場勞保手套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部分手套含有害物質或致癌物質
德國身體保護用品進口商工作組(AGKI)認為,勞保手套問題主要出在染色上,其成員企業決定不銷售染色的勞保手套,只銷售“本白色”勞保手套,并印上“AGKI”的標志?,F在,有該標志的產品銷售已占據德國勞保手套市場的主導地位。為鞏固自身地位,打擊其他競爭者,該工作組請求《生態測試》雜志委托實驗室對現在市場銷售的勞保手套進行檢測。該雜志對31雙勞保手套(2雙為全皮手套,其余為皮加紡織面料)進行檢測的結果顯示,80%以上的手套不合格,大部分含有害物質或致癌物質。具體檢測結果如下:
1.大部分抽檢手套不合格
(1)抽檢的手套中,3雙含有禁止使用的劇毒物質:“Nitras”牌皮加面料的手套含有五氯苯酚、“Cliks”牌皮加面料的手套含有芳香胺-聯苯胺、“Mammut”牌二層牛皮手套含有2,4-甲代苯二胺,且含量超過公差值;
(2)6雙含有苯胺;
(3)3雙含禁用的胺,其濃度雖然低于歐盟規定的極限值,但有致癌風險;
(4)3雙受氯化合物污染的手套含有二噁英,其中“LuxProfiPlus”牌的皮加面料手套雖然不含二噁英中最毒的塞維梭(Seveso)毒素,但含有其他種類的二噁英和呋喃;
(5)29雙均含有有爭議的鹵素鹵化合物,其中20雙含有氯苯酚,且有5雙的氯苯酚濃度超過50毫克/公斤的最高標準;
(6)10雙含有重金屬鉻(+6);
(7)部分手套使用違禁的偶氮染料,其濃度超過30毫克/公斤。
2.部分手套與有關規定不符
按規定,風險等級二級的專業勞保手套需將樣品送檢后經批準才能使用,但抽檢發現,即使經過檢驗的產品也存在問題。白色手套無需染色,應該不會存在問題,但檢測發現仍然有幾雙白色手套的手掌部分含有害物質。勞保手套通常應該標明用途及風險等級,但檢測發現多數手套未標明用途,這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行為。
3.合格手套不足兩成
在抽檢的31雙手套中,僅有HelmutFeldmann公司的SialkotNappaCanvasStulpen牌和Hele公司的TexxorHimalaya牌全牛皮手套等5雙手套為合格產品,不含有害物質。合格率僅16%。
(二)中國產手套使用違禁偶氮染料
2002年12月13日,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部向歐盟通報,原產于中國的全牛皮手套的深棕色邊口使用了違禁的偶氮染料,偶氮染料在還原分解時釋放出630~690毫克/公斤有害物質二甲氧基聯苯胺。歐盟委員會據此建議成員國進口商自愿收回已出售產品,并必須將現有產品置于安全之地。
2003年8月18日,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部再次向歐盟通報,原產于中國的勞保手套使用了會生成胺類致癌物質的偶氮染料。德國已禁止銷售該產品,并要求經銷商采取召回行動,將貨物退回生產商或就地銷毀。德國有關部門將對召回行動實行監控,并對負責采購的經理提起刑事訴訟。歐盟委員會據此在歐盟范圍內對該產品發出消費者警告。
三、有關檢測方法和風險等級規定
(一)檢測方法
由于不同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各異,《生態測試》雜志將抽檢樣品分別送往各專業實驗室進行檢測。具體測試方法是:
1.苯胺和芳香胺的檢測
對苯胺和芳香胺的檢測使用減少分裂法,分析是按照德國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法(LMBG,82.02-2/1998年1月)第35條的規定進行的。檢測方法有兩種:
(1)氣相色譜法(GC)/質譜法(MS);
(2)薄層色譜法(TLC)。
檢測對象為抗維生物物質、防火劑、鄰苯二甲酸鹽、氯苯、多芳香碳氫化合物、其他殺蟲藥、其他鹵素鹵化合物。操作方法是對丙酮和乙酸乙酯混合物進行提取后衍生,再用GC/MS方法檢測。
2.重金屬檢測
對重金屬的檢測,采用ICP/質譜法(MS),確定紡織品的洗出液。對鉻(+6)的檢測是按照DIN53314標準,通過洗提法來確定皮革中鉻(+6)的含量。
3.二噁英檢測
對二噁英的檢測,首先進行熱提取,然后進行多級柱分離,借助HRGC/HRMS高清晰分離,使用13C標記的內部標準同位素稀釋法。
(二)風險等級規定
根據歐盟和德國有關安全標準的規定,勞保手套的風險等級分為三級:
1.一級風險
一級風險的手套風險低微。生產商按照歐盟法令的基本要求生產,如果檢測結果與法令規定的一致,該手套未標明風險級別,即為一級風險手套。
2.二級風險
二級風險的手套風險中等。該風險級別的手套應將樣品送檢,獲得許可后方能使用。手套上或標簽上應印上合格標識、性能和等級。
3.三級風險
三級風險的手套風險不可逆轉,會致人死亡,因此不能提供給消費者使用。
四、對策建議
(一)選擇符合規定的鞣制劑和染料
目前,歐盟禁止22種芳香胺染制紡織品,并禁用致癌、改變遺傳特征及損害生育功能的25種有害物質。歐盟2002年第61號法令(2002/61/EG)、德國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法(LMBG)、德國日用消費品條例(BGV)、德國防護危險物質條例及致癌、改變遺傳特征和損害生育功能物質清單等對此作了詳細規定。
我國生產企業應按照歐盟和德國相關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在鞣制和染色過程中,選擇符合規定的鞣制劑和不含偶氮的染料,不使用對人體有害或致癌的化學品。有關企業和協會等機構應全面了解歐盟及德國技術壁壘的最新動態,積極研究應對技術壁壘的措施,采用各種綠色和生態原料,并開發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二)加大檢測力度
我國檢驗機構應不斷加大檢測力度,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及時、盡早發現含有有害物質的產品,以免產品出口到國外后被采取限制措施,力爭將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三)采取防范措施
企業制作手套時可不使用染色的皮革和紡織品,只使用“本白色”皮革和紡織品,這樣至少可以減少風險。手套加內襯可吸收汗液,并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質隨汗液經皮膚進入人體,從而保障人體健康。目前,實驗室很難確定鹵素的具體種類,生產商常常也不知道鹵素有機化合物含有何種物質,如想避免風險,最好不使用鹵素有機化合物。
(四)增強環保意識
德國環保意識很強,禁止使用污染環境的產品。我國企業在選擇無損人體健康的原材料進行生產的同時,還應該將環保意識貫穿到產品生產的選料、鞣制、染色、污水處理和排放等全過程之中,并加強監測,這樣才能使我國產品繼續進入德國及歐盟市場,保持并擴大現有市場份額。